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贵州省地矿局旅游地学专家陈跃康访谈:双河洞——我心中的“古生代家园”

日期:2025-07-03 10:37:00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贵州双河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贵州双河洞已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必要条件,申报工作将随之强力推进。为此,特邀贵州省地矿局旅游地学专家陈跃康,从专业视角解读双河洞的独特价值及未来发展。

陈跃康,1958年8月出生于四川营山,先后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他是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贵州省科普创作协会副会长、贵州地质文联《杜鹃花》主编、贵州旅游地学文化村创意与策划人,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及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创作素材。

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我们从旅游地学的专业角度来看,双河洞的旅游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陈跃康:一个是资源的独特性,双河溶洞不是一般的溶洞,它是属于白云岩溶洞,发育在寒武纪,而且它的规模目前是世界最大的,400多公里,所以它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的产品唯一性,因为双河洞已经打造成国家地质公园,而且在旅游开发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所以这个产品有它的独特性,洞内洞外一体化。第三个方面是它的审美的传奇性,双河洞这个地方是人杰地灵,很有传奇色彩,他的人文资源、公馆桥、鱼尾溪(赤尾溪)、十寨连珠、田园风光等等,崇山峻岭我们把它形容是万马归巢,还有千山卷浪,山重像浪一样的波涛汹涌。所以从资源的独特性、产品的唯一性和审美的传奇性这三方面体现我们双河洞旅游地区的独特价值。

记者:这一次双河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对于之后双河溶洞的旅游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跃康:如果双河洞从国家地质公园升华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一个在保护方面要加强,这个稀缺资源是不可多得的。第二个的话它的品牌效应会提升,让大家探索更多的对溶洞,甚至对寒武纪这样一些古老地层的魅力,而且在双河洞它有化石,溶洞化石、奇山异水对我们的旅游研学、地学科普,包括休闲旅游都有很好的拉动价值。

记者:对于以后双河溶洞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展望呢?

陈跃康:目前双河洞的已知品牌一个是国家地质公园,现在也在进一步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还有我们在前几年打造的“双河洞旅游地学文化村”这么一个概念。双河洞本身是地下溶洞、地下资源的一个探险、一个探奇、一个观赏,旅游地学文化村是把地表的资源融合在一起,会带动当地农民在旅游休闲、农家乐、民宿,包括温泉休闲等方面有很好的带动效应。

除此之外,我们做过前期规划,利用温泉镇的有利条件,打造温泉镇旅游地学特色小镇,如果这四个品牌融合在一起,它将构成一个更重要的概念,叫“古生代家园”,为什么叫“古生代家园”,这里有一首诗,是用陈氏古风十四行诗写的,叫《古生代家园》。

“绥阳温泉镇,奇山异水真。岩老数亿年,洞藏双河村。寒武携奥陶,万马归槽奔。志留牵二叠,时空越石盆。剖面赤尾溪,九寨连珠魂。芙蓉绕观音,风水南大门。家园古生代,地学冠乾坤。”

温泉镇这一带从赤尾溪和芙蓉江交界的这条河流,一直溯流而上到双河洞这条剖面,它贯穿了整个古生代,二叠纪、志留纪、奥陶纪以及寒武纪。在这土地上生活着我们温泉镇的数万人的几十个村庄,所以这片土地我们称它为古生代家园是很有道理的,森林植被河流村庄构成我们的家园。所以我们想利用世界自然遗产这股“东风”,包括我们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旅游地学文化村组合在一起包装,打造我们绥阳、贵州,甚至中国古生代的家园,这个概念是很有魅力的,也很有诗意的,诗与远方在哪里,就在这里。

绥阳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昕 黄河鸥

编辑 蒋洪飞

二审 谢国欢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