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04 17:16:00
初夏的北太湖畔,项路村里麦浪翻滚,一场小学生绘画比赛近日在村庄中心的稻美术馆举行。斑驳的黑板、斑白的砖墙与充满童趣的画作,在这个由废弃小学改造的空间里,构成了一幅奇妙的时空画卷。
稻美术馆是苏州市第一座乡村美术馆,去年11月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1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5%,二期项目即将于6月7日启动。
稻美术馆实景图。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摄
稻美术馆的前身是建于1966年的吴县红光小学,1999年学校撤并后,这座老建筑便静静伫立在稻田旁边,一守就是二十五年。直到2024年6月,望亭镇政府和苏州工艺美院联手合作,让这片被时光封存的校园重获新生。
走进稻美术馆内,教室和走廊被完整保留:教室的黑板上还留着当年的斑驳印记,屋顶的木质横梁裸露着岁月的痕迹,改造后展厅洁白的墙面上多了一幅幅现代油画。“这里保留着原有砖木结构,融入了现代艺术装置。”馆长杨明介绍,稻美术馆的打造过程采用了轻介入、微改造的“针灸式”更新方式。项路村生态资源丰富,除了将废弃小学改造为美术馆主体空间,打造出“新旧对话”的建筑美学,还在村道、田野、河岸还设置了雕塑、墙绘、光影艺术等作品,使艺术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构建成为全域开放式“美术馆村落”。
馆里迎来小学生实践活动。由稻美术馆供图
稻美术馆副馆长马海平介绍,馆里除了不定期开设农民画工作坊、陶艺体验课,还会邀请村民与艺术家共同创作,将农耕文化转化为艺术IP。同时,联合望亭的中小学开发乡土美育教材,培养青少年对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认知。开馆以来,美术馆接待了研学学生超1万人次,吸引超10万人次参观,线上曝光量破百万,年均可承办12场展览及非遗艺术设计大会等活动。此外还接待过国际学生团队专程前来用镜头捕捉“美丽望亭”,苏州工艺美院也在稻美术馆挂牌了法国留学生校外实训基地,让这里成了“国际范儿”的艺术交流地。
据悉,稻美术馆的运作经验已在江苏省内3个乡村推广,为实施“文艺赋美乡村”行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苏州样本”。
(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文)
编辑:钱芳